难忘岁月!北仑开发前夕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按:由北仑区委牵头编印、区委党史办编撰整理的《在鲜红的党旗下》汇编了曾在北仑建区初期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口述资料。他们叙述在这块土地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景,可歌可泣却又催人奋进,谈及的许多人物都栩栩如生,在言语的表达中充满了对北仑发展远景的憧憬和希望。今天,北仑发布刊登曾经在北仑区担任过区委副书记、区长,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潘朝阳同志口述《北仑开发序曲》。
北仑开发序曲
潘朝阳/口述 熊尚品等/整理
2015年5月28日,我们拜访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间,曾经在北仑区担任过区委副书记、区长,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潘朝阳同志。他在来北仑工作以前,曾经担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一职,较长一段时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边,由于当时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他讲述了许多北仑开发前夕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他深情地回忆着在这一块曾经为之而奋斗的土地上经历过的那些往事,动情时双目含泪,也让我们为之动容。现根据口述的录音整理如下:
1983年5月宁波实行地市合并,这一环节对宁波发展来说很重要。6月,葛洪升同志来宁波担任市委书记。10月,第八届人大选举耿典华任市长。
地市合并后政府机构变更,我从市经委秘书一下子调到宁波市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当时办公室主任是个很好的老同志,叫俞福海,他下决心要写地方志,宁波三本厚厚的地方志都是他写的,所以办公室日常事务都由我负责。当时工作非常繁忙,责任也相当重大,一天到晚与市长、副市长在一起,葛书记也常来。所以宁波市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重大开发决策,我基本上都是参与的。
“先说说鲜为人知的开发区的由来”
1984年3月,是市委、市府确定的军民共建文明月。3月1日,东海舰队司令员带领东海舰队官兵与葛书记带领市委机关干部到当时的宁波火车南站广场去打扫卫生;市长耿典华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干部和宁波军分区官兵一起到江北区的正大路打扫卫生。那时正大路刚刚造好,垃圾很多,军分区调来军用卡车,那年我40岁还不到,就跳上卡车去倒垃圾,等我回来一看,市长、副市长都不在了,我就问在场同志,领导去哪里了,有人说,市委办公室来通知,葛书记把几位市长都叫去开会了,我知道肯定有急事了,就带领秘书处两个同志也赶回去了。
原来,在火车南站广场,葛书记听东海舰队的司令员说起刚收到一份电报,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建议秦皇岛、宁波等一些沿海城市可以进一步开放。一听到这个消息,葛书记就把扫帚一放,马上通知市长、副市长来开会。我们到市府会议室时,葛书记正在说,对外开放是宁波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央已有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计划,我们应立即作准备,全力去争取。葛书记打算第二天就去现场选开发区地址,因3月2日已安排会议,于是顺延到第三天去选址。3月3日,两辆面包车沿着329国道过育王岭,第一站看邬隘,第二站看高塘,第三站看小港。当时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设立开发区的位置,一要沿海,二要交通便利,三要有明显的地理界限便于隔离。三个地方比较来比较去,若考虑开发成本和交通条件,邬隘、高塘要好于小港,从封闭角度比较,小港一边靠海,一边沿江,一边靠山,隔离条件较好,预选倾向小港,要再作详细调研。但小港封闭条件也并非最理想,耿市长又带我们上大榭岛考察,大家觉得大榭岛 33 45636 33 15265 0 0 4310 0 0:00:10 0:00:03 0:00:07 4310隔离条件确实好,但基础设施太差,当时财力无法解决,只能放弃。
3月3日下午,现场预选址回来,葛书记、耿市长决定立即抽调干部,在市府办组成专门小组,抓紧准备上报开发区报告和有关资料。我提出请组织部牵头调人,葛书记说:“这得等到猴年马月啦,人员商定后,以我和耿典华名义,打电话要人,直接到市府办报到”。第二天下午吴沛宁,周镛兵等四、五人来市府报到。当时市府办人员大多是地市合并后从基层调上来,以老三届为主体,大家工作热情十分高,工作不分白天黑夜。除非通知今天要按时下班,没有通知,大家自觉加班到九、十点钟才下班,上楼梯都是二阶二阶迈的,这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工作激情。
3月26日到4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主要领导干部座谈会,葛书记出席并在会议上发言。4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选址研讨会,确定推荐小港为宁波开发区地址并上报审批。5月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包括宁波在内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决定。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在小港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开发区,比同省的温州开发区早了好几年。
应该说,宁波改革开放初期,葛洪升书记是个关键性人物,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很凶,其实他人很好,看得远,抓大事,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敢于担当。耿典华市长忠厚宽容,团结人,最负责,工作拼命。现在回想起来,宁波能从过去的海防前哨,曾一度限制发展,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哨,从此进入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代,是抓住了部分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的机遇。作为宁波人,从心里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感谢当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葛洪升、耿典华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
插曲一大约4月,得到消息,谷牧同志已经到杭州了,我们就准备去杭州向谷牧同志汇报。葛书记、耿市长、陈哲良副市长和我,到杭州后就去谷牧同志的房间,一进屋就听到谷牧同志正在打电话,可能是因为刚才那个电话的缘故,他放下电话还怒气冲冲地说:“没有对外开放的时候就没有走私吗?现在有了走私都怪对外开放,这怎么行?”当我们向他汇报宁波设立开发区打算后,他说:“小港一边是甬江,一边是海,后边是山,可是山不高,隔离不开”,他做了个手势,“电视机一背要走私怎么办?”葛书记马上站起来说:“哦,谷书记,我们可以拉铁丝网,派武警巡逻,保证做好隔离”。谷牧同志听后也没说什么,这就意味着基本上认同了。葛书记平时话不多,每次杭州回来,他一个人坐在后排,好几个小时一句话都没有,可是这次杭州回来路上,他话多了,还讲起自己参加革命时的故事,跟耿典华市长俩人开心得不得了。
插曲二1984年4月28日,谷牧要来宁波视察小港。当时海员俱乐部刚建好,条件相对好一些,就让谷牧同志住那里。第二天,我随葛书记、耿市长一起去看他,想不到被他批评了,他说浴室的洗脸盆漏水,水都溢出来了,“这样怎么搞对外开放,外国人来,脚都不能落地。”葛洪升、耿典华致歉,表示一定好好整改。批评完后,他拿出两封信说,“你们宁波的一位农业工程师给我写信,说将来宁波开发没有水”,这是很重大的事情。葛书记马上站起来说,“谷书记,我以党性向您保证,宁波开发肯定有水,宁波9000多平方公里面积,年降雨量1600毫米,宁波是有水的,关键是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规划建水库,最近刚批准奉化横山水库增容工程,工程完工后能增一亿立方米水量,开发初期的用水可以保证。”耿市长也汇报了周公宅、白溪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省计经委主任陈精业也表态说:“浙江省研究过,宁波开发如果水资源不足,可以从富春江、曹娥江引水,问题不大。”这样才算在谷牧同志那里过关,宁波开发区就这样批准了。
“再来讲讲宁波北仑港工业区由来”
1984年8月中旬,包玉刚先生邀请我们到香港去,有卢绪章、徐启超副省长、葛书记、耿市长、陈哲良副市长等,我与市政府几个工作部门负责人也一起去了,这是市领导第一次出境访问。我们回来不久,10月28日到30日,包玉刚先生和夫人自1949年解放以来第一次回访家乡宁波。10月29日包先生考察北仑港,认为北仑港太好了,可以建钢厂。30日返港时途经杭州,薛驹省长亲自接待他。当时包玉刚先生第一句话就说。“这么好的北仑港口,可泊30万吨的船,宝钢怎么会造在上海?造在宁波多好啊,铁矿砂到码头后可以马上炼钢。现在铁矿砂运到北仑港,还要再运到上海,当中环节多、成本就会高了”。薛驹省长也无话可说,因为这是国家定的。可见包玉刚先生是十分看好北仑港的,也为我们能依靠深水良港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增强信心。
地处小港的宁波开发区,虽北边沿海,但不是深水,不能建大码头,而且面积有限,不能引进依靠深水岸线的大项目。而开发区东侧的北仑港,港口条件十分好,且有大片土地可开发,可以引进大项目,却因当时不属于开发区范围,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以这矛盾很突出。
过了一年,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开工,本来邓小平同志答应来参加奠基的,后来让万里同志来。万里当时是国务院代总理,这一次万里代总理的宁波之行非常重要,不单单是宁波大学动工之事,更重要的是期间在镇海炼油厂开了个现场办公会,决定了好多重大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提到宁波开发区范围不够大,然后还成立了一个国务院宁波经济建设开发协调小组,请谷牧同志任组长。1985年12月10日,谷牧同志主持第一次宁波经济建设开发协调小组会议,当时提出在北仑设立宁波北仑港工业区,有几句话:凡是在北仑区兴建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等三资企业都可享受开发区待遇。1986年1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北仑港工业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待遇。这是当时除特区以外,全国最大的开放区域,临港大项目能否在这区域落地是北仑开发成败的关键。1992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北仑港工业区的重点开发区域与开发区合并,开发区面积扩大至29.6平方公里。宁波北仑港工业区完成历史使命。
北仑港工业区获批后头三、四年,可谓步履艰难,除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北仑电厂和港务局码头外,基本没有“三资”项目进入。这不仅有历史原因,北仑基础设施薄弱,也有大的时代背景,当时恰逢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家银根紧缩,当时又不允许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财力十分困难,当然也有组织机构未落实的客观原因,开发建设一筹莫展。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到1990年才启动。
1990年7月1日,宁波市委、市政府举行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典华宣布:“北仑港工业区已经具备利用外资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条件”,同时,宣布成立北仑港工业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北仑区委书记宋锡康担任,我和邬和民担任副主任。根据招商引资、建设规划和综合协调三大块工作,我们抽调了十几名干部,一起在北仑山宾馆三楼办公。
1990年8月29日,宁波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北仑港工业区工作委员会。9月1日宁波市政府决定建立北仑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两套班子与北仑区党政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合署办公,北仑区有关职能部门即为北仑港工业区的工作部门。9月29日召开的工业区管委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小区先行,确保重点,以点带线,梯度推进”的发展思路。即以青峙、港前、小山三个启动工业小区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率先开发,逐步连片,梯度推进。那时北仑港工业区的牌子挂在北仑区委、区政府门口,这实际上是最早开发区和北仑区合署办公的形式,北仑港工业区就这样起步。
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省长现场办公会议会场。(宁波市档案馆 提供)
正在北仑区广大干部把开发建设北仑港工业区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时,葛洪升省长雪中送炭,给我们送来一阵东风。1991年8月3日、4日,省政府在戚家山宾馆召开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当时,葛洪升省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家贤,柴松岳副省长与14个省厅局部门负责人和宁波市委书记、市长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葛省长提出:要从九十年代浙江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高度,组织和动员全省的力量,支持进一步加快北仑港工业区建设,齐心协力办好北仑港工业区,把北仑港工业区建成我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加工区。会议提出了“依托全省、配合浦东、发展港口、加强基础、工贸结合、以工为主,坚持以项目带基础设施开发,以基础设施配套促进项目引进”的指导思想。由于准备充分,领导重视,上下齐心,会议取得极好效果。会议研究了工业区发展规划,审定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任务,协调解决有关重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解决小区启动资金,一是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参与联合开发;二是省财政低息贷款2000万元,当年安排1000万元。还协调省、市、区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计划完成骆霞公路改造、明州路二期、穿咸公路、江南22万伏变电所、小山11万伏变电所、青峙11万伏变电所、通讯工程、大碶水厂扩建、排污一期等九大工程。到1993年其中六项工程完成,投资一亿二千余万元。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北仑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
插曲一大概1991年4月份左右,葛书记刚当选省长不久,他的驾驶员是大碶人,打电话告诉我说葛书记要来北仑。这次来他秘书都没带,就他一个人,到了北仑见面就说“小潘,我去省里工作的事情都办好了,明天全部搬到杭州去了,今天来北仑看看”。我就特意陪他去看北仑电厂前面最破烂的骆霞线的一段,坑坑洼洼,有的坑比大水缸还大,又看了急需开工的明州路二期工程;当然也看了已经动工建好的新大路。在老领导面前,我实事求是汇报了近两年开发成果,也毫不客气吐了苦水,北仑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都跟不上大项目的引进。饭后,我在北仑山宾馆门口送他上车,结果他上车后招招手说“小潘,你上来”。那我就上了他的车,开到新大路与明州路交叉口时停了下来,我随他下车,他说“小潘,你把新碶和大碶给我慢慢地连接起来,历史会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我了解葛书记所说的“决定”,当时我列席了市委常委会,就是把北仑区区址从红联过渡马上纠正到新碶来,历史已经证明葛书记的决定是正确的。三、四个月后接到召开省政府现场办公会通知时,我心头一热,这是老领导在为现场办公会所作的准备。葛书记已经要到省里去工作了,但他心里还是想着我们北仑的开发建设。
插曲二省政府在北仑港工业区开现场会以前,葛省长对其中一些难题都自己亲自协调,我体会最深是在戚家山宾馆开会前,省交通厅厅长邵尧定(曾担任过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是我的老领导,他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小潘,葛书记对你多少好的啦”,我说:“老领导是好的啊,你也很好啊”,“嗯,我跟你讲一件事情,我刚刚出差回来到家,包还没放下,家属告诉我说葛省长打电话来过了。我立即打电话过去:‘葛书记,我刚刚回来,你有什么事情吗’,葛省长说:‘老邵啊,小潘在北仑当区长很艰苦,你帮帮他’,‘要帮什么,怎么帮’,‘骆霞线一塌糊涂,要修一下,你出点钱组织协调支持一下’”。邵厅长说完,我很感动,我心里清楚,那时宁波已计划单列,出钱的事情,省里可管可不管。后来邵厅长牵头协调,结果好像65%的钱是省里拿出,我们北仑这段坑坑洼洼的骆霞线从此全部改造好了。
插曲三为确保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落实,还建立两项协调制度。一是由柴松岳副省长牵头,定期召开宁波经济建设现场办公协调会议,帮助研究和协调需省政府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在宁波市政府设立精干的办事机构,由省计经委副主任沈涤深负责,协调宁波经济建设中的日常问题,帮助搞好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
“我来到北仑工作的前前后后”
我是怎么到北仑来的呢,记得1989年初的一天,市委办公厅通知我晚上到市委书记孙家贤住在“一招”的宿舍。他见面第一句话说,“朝阳,你知道我多大啦”?“我不知道,你就五十多点吧”,“阿弟,五十五岁了,再五年要退休了,我总要做出点事情来啊”。这时,孙家贤书记和我说:“现在北仑工作难度很大,有人建议市撤销北仑区,可以把它还给镇海区,也可并入开发区。你想想,宁波发展要做出点事情来,希望就在北仑,国务院批准的县级机构怎么能说撤就撤呢。所以市委刚刚商量决定,要你去北仑接任区长。你是市委委员,市机关公认的红人,派你去北仑以示市委、市府没有忘记北仑。北仑开发初期难度大,希望也大,你去后要依靠大家好好干,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你”。我服从组织决定,愿意往艰苦的地方去,可是没有想到北仑开发初期会这么难。
1989年4月我到北仑任区长。头二个月我边工作边调研,感到北仑开发困难很多。主要三方面,第一大困难是基础设施差,建设资金十分困难。那时交通情况是,329国道只有两车道,而且到穿山半岛的路段,还是解放舟山时修的弯弯绕绕的砂石路;第二条是骆霞线,也是两车道,特别是在北仑电厂这一段,因为电厂刚刚在建设,道路坑坑洼洼;更伤脑筋是新区址中心北离骆霞线约一公里,靠沿河边一条小路相连;南距329国道约4公里,靠一条弯弯曲曲机耕路相接。没有公交车,只有个体的几辆小面包车跑红联、柴桥。我来后,市机关不少部门负责人来看我,不知到北仑区政府怎么走,每次都要派人在骆霞线与沿河小路口等。当时区府大院、几个部门办公用房和几家银行、北仑山酒店已建,区府门口明州路很宽,但只有二、三百米长。有人写首打油诗,其中有一句“明州路很宽,长与宽差不多”,我一直没有忘。我到位后立即启动联接329国道到新区址的新大路,后又启动明州路一期、二期、中河路等。当时资金困难,只能先通后备,新大路只修主车道,而中河路只修慢车道,主车道先绿化。1989年6月,乘省、市汽车运输公司营运权下放,成立北仑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北仑公共交通公司,二块牌子一套班子,之后开通六路公交线、建起客运中心,交通情况逐步改善。当时的通讯也很差,二十个乡镇开会通知,一个同志要打半天电话。我来了后没一个星期,耿典华市长来看我,关切地问:“朝阳,怎么样?”我在他面前发牢骚了,我说这个电话机是装样子啦,只能看用不上,与大碶镇通个电话还是踏自行车去一趟快。还有,北仑人民看电视只看见舟山市长,看不见你宁波市长,宁波电视台信号是接收不到的。我在办公厅也知道北仑条件艰苦,但不知道会那么艰苦。耿市长也很急,马上带我上车去小港,小港开发区引进的程控电话刚到,耿市长原来是市邮电局老局长,他马上告诉电信部门拿出30门给北仑电厂,30门给北仑区政府,这样得到暂时缓解。到1990年底,北仑7000门程控电话开通,1992年11月邮电大楼竣工,又扩容4000门程控交换机,通讯问题基本解决。用水当时靠大碶水厂,大碶水厂原来是大碶镇农用供水。电力当时只有11万伏穿山变,35万伏大碶变。财政是非常困难,1988年北仑财政收入近7000万元,开发区财政收入1200万元,加起来8200万元左右,这些钱也就只能发发工资和用于一些日常开销而已。开发区所需资金,初期主要靠省、市和有关部门资助,靠华侨同胞捐赠,1992年后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引进项目越多,开发区资金也就越多了。
第二大困难是引进项目困难,尤其是引进大中型规模项目更加困难。那时北仑的三资企业、外资企业大大小小到1988年底我来之前只有34个,项目总投资只有1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只有600万美元。开发区、北仑区在内,没有什么大项目,北仑区最早的一个外资项目是1985年7月,小港镇有个羽毛球厂,跟港商合资成立一个宁波信达羽毛球有限公司,总投资57万人民币多点。后来陆续有点小项目,一直到1986年年底有四个项目投产,一个是中科院的科宁达,那时来开发区参观的客人基本都是去那里参观的,一个宁波空调机厂,一个宁波电视机厂,再一个就是台湾人在白峰搞的玛瑙项目,就这么四个,主要是来享受优惠政策的,的确当时引进项目很困难。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991年省长现场办公会,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招商引资有了重大突破,1992年引进外资项目130个,总投资14.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77万美元,比上年有几倍、几十倍增长。
第三大困难就是干群开发热情降低,不少干部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开发建设似乎搞不下去了。当时北仑绝大多数干部家住在镇海,上下班来去都要两个小时,交通不便,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半夜鸡叫》、《归心似箭》、《车轮滚滚》、《渡江侦察记》等等,一边坐车子一边发牢骚。开发建设开始时大家热情很高,后来因没有资金,慢慢的产生情绪了。
图为1992年1月,区长潘朝阳与台湾太平洋集团总裁陆章铨先生签署北仑小山工业区土地成片出让协议。(王永成 提供 孙红军 翻拍)
我来北仑时,好几位老领导告诉我:“江南(北仑)的干部厚道,能吃苦,你要好好依靠他们”。当年“六百健儿过甬江”是何等豪迈,他们从镇海城关镇到红联,又到新碶,他们早起晚归,上下班要花二、三小时,他们在一片稻田上开建新区址,他们是真正“耕头番地”的开拓者。开放开发是新课题,大家想好处多些,想困难少了些,所以在开发初期碰到困难会有些情绪。我相信只要开发动起来,项目引进来,大家的情绪就会好起来。我离开办公厅时,有几位处长想跟我来北仑,我没同意,我是想真心实意地依靠北仑干部去推进北仑开发。真诚沟通,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到北仑开发优势和当前困难;严格要求,团结一致,讲对开发有利话,做对开发有利事;关心干部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1991年1月首届艺术节暨商品经济交易会在新碶举行。虽然新区址道路还未全通,游行车辆还不能绕圈行驶,但广大干部群众已经看到朝气蓬勃的家园正在建设中,大家兴高采烈。站在公交客运楼顶观看的市委书记项秉炎高兴地说:“北仑有希望。”随着一批批项目洽谈,区委、区政府各位领导在做好各自分工工作外,均参与接待、洽谈;人大、政协领导也分片包干拆迁任务;在洽谈大项目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都主动在附近陪同到深夜,洽谈结束商量后,第二天上班都能送上所需资料。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沸腾。
这里我有个数据,就是宁波开发区1984年获国务院批准,1985年动工建设,到1991年7年一共批了9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3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30万美元;而1992年到1996年5年一共批准项目443个,项目总投资37.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资金7亿美元,这5年比前7年分别增长3.6倍、15倍、20倍、26倍。财政收入增加也很显著,北仑区域财政收入从1991年1.15亿元增加到1996年18.3亿元,五年增加15倍,其中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每年增速近一倍,创历史之最,这速度是快的,增量是多的,北仑开发开始走上了快车道。
“现在说说大榭岛开发的背景故事”
1989年4月到北仑工作后,我是20个乡镇逐个都去走访,遇路途远,交通不便就住在那里。我去大榭乡,就在海军招待所住了一夜。那天我让部队同志弄张海图看看,因为我去过部队,这些都懂。一看海图,好得不得了,大榭岛的东边、北边等深水线,有四十米、五十米深,比北仑港不知好多少,它可以不用引桥,岸边就是深水良港。那天晚我有点激动睡不着了。
大榭开发建设初期架设的浮桥(资料图片)
我到北仑来,重点是搞开发的,我当区长,是北仑人民选出来的,我要对开发负责,还要对北仑人民负责,特别是偏僻的地方,我也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改变落后面貌。知道大榭岛的基本情况后,从长远的利益着眼,我当时就引导大榭乡干部,告诉他们建设要靠区财政支持目前很困难,但是减免税政策支持可以,在全区来说大榭乡减免税比例可达到最大。同时提出二点要求,一是按减免税为20%,乡自筹资金为80%配套,协调企业、村、部队各方力量,共同努力自筹资金;二是利用自筹资金把主要道路贯通,按简易水泥路,从榭东孚竹村开始通过榭南再通到榭西榭北,既为当前生产生活服务,更为下步招商,让客户上岛有路可行。大榭干群真好,从1989年起只用两、三年功夫,筹资300余万元,建3条四级公路,总长18.11公里,其中12公里是水泥路面。我深深感觉到,政府要做的事情,得到基层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融合后力量是非常大。后来我们知道国务院有个海岛开发补助基金,通过市政府出面,申请到一笔补助款,把渡口改造成阶梯式码头。再一个是通讯,当时就把程控电话通到了大榭岛。现在想起来,幸亏当时有这个思路,否则的话,后来荣毅仁来了也上不了大榭岛。
开发前的客货渡轮码头
199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考察上海、宁波。当时国家要开发浦东,不少人劝他在上海投资,但他却来了宁波。当时的葛洪升省长对荣毅仁的中信公司相当看重,他指示宁波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拖住中信公司。因为那时宁波开发区在小港的面积很小,只有3.9平方公里,当时市政府提出,可以把旁边的5平方公里的青峙划出来给荣毅仁的中信公司搞开发,荣毅仁实地考察以后也基本表示同意。
既然意向已定,当时中信宁波公司的总经理林延山代表中信公司几次去市政府要规划蓝图,可是一直没有拿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兼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副市长,已经把那5平方公里的意向书签给印尼金光集团搞铜版纸项目,而市长和葛省长已答应要把这块地方给荣毅仁,矛盾出现了,所以图纸拿不出来。那时,我正好去市政府办事,碰到刘培志副市长,我向他建议说,北仑有两个岛,一个大榭岛,一个梅山岛,是不是让中信公司去挑,这样青峙这块地还可以留给印尼金光集团,两边都可以妥善安排。市长们觉得这样很好,就让我去办。我在经委当秘书时,林延山是化工局的,很熟悉。我跟林延山把情况说明后,第二天就陪林延山带着中信宁波公司一批人去看大榭岛。一看大榭岛有那么好的条件,他要我马上准备资料。一星期后,林延山就赶到北京向荣毅仁汇报,荣毅仁一看,那么好的地方啊,非常高兴,这样也就解了围,青峙地块依旧留给中华纸业。
那时中央组织部刚刚把原任大连市长的魏富海安排到中信公司当副总经理。他向荣毅仁报到时,荣毅仁交给他第一件任务,就是叫他马上到宁波大榭岛考察。魏富海带了一帮专家来,我陪了三天。他看的很仔细,包括大榭岛旁边小岛都上去看过,他回去向荣毅仁汇报后,正式决定:11月6日到8日,荣毅仁带中信公司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包了一架飞机直达宁波,7日,荣毅仁带中信公司干部上大榭岛视察,中信公司开发大榭岛也宣告正式启动。
插曲一 荣毅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省警卫处提前四天先上岛察看,绕大榭岛一周,都摇头说:“潘主任,你陪荣副委员长在海上绕岛看一看算了,岛上不来的,有三个地方通行有困难,第一是东南边的孚竹村,一条进村路两百米,只有1.5米宽,路太窄,最起码要拓宽到2.5米才行;第二是北边过太平村的路,有两个九十度转弯车过不去,有间三十平米左右房子,必须按对角线拆掉;第三就是东北边的狗头颈这地方,十几辆面包车无法掉头。(因榭东是山,当时没有路,只能掉头返回)”。我一听心急冒汗,大榭有驻军,外商不可能来成片开发,只有寄希望荣老板的中信公司,不能上岛何如下决心。我与省警卫处很熟,请他们三天后再来察看一次,我们保证解决好三大难点,他们答应了,并开玩笑讲“这看你们党和政府威力了”。我马上与同行的乡党委书记陆忠尧、乡长胡世成说,荣毅仁来开发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宁波已经批了开发区、保税区,再要批个开发区没有像荣毅仁这样中信公司怎么批得下来,所以这次必须要成功。当时这两个乡镇干部事业性非常强,都拍胸脯:“区长,保证完成,三天以后你来看”。第三天夜里我是住在大榭岛的,一看全部都弄好,两个九十度转弯处的房子沿对角线都拆掉了,这边1.5米的路都做成2.5米宽,狗头颈那边汽车要调头的山地也被炸掉平整好了。这三件事情,如按常规三个月都做不好。
1992年11月,荣毅仁考察大榭岛(资料图片)
插曲二荣毅仁上大榭岛时,我们让海监准备三艘巡逻艇,荣毅仁坐在中间一艘,有声纳探测仪,水深多少可以看见。副省长柴松岳,副市长刘培志,还有我陪荣毅仁看。他是无锡人,宁波话都听得懂,就让我给他作情况介绍。船到大榭北边,荣老从船舱走上甲板,船有些微动,警卫上前帮扶,荣老不要,他个子高,用手轻轻扶在我的肩上,静静听我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十分亲切。船开到东边,一看水那么深,再靠近点,快艇与岸边只有几十米距离,水有四五十米、五六十米深。荣老连声称赞:“好!好!”。十二、三辆面包车绕岛看了一圈,过村时,期盼开发过好日子的老百姓成群拥来,在路边鼓掌招手欢迎中信公司开发大榭。荣毅仁也很开心,不断把手伸出车窗挥手致意。视察结束回到宁波亚洲华园宾馆已经下午二点多了。大概五点钟开会,我也参加了。荣毅仁同意中信公司开发大榭岛,当时提出三个要求:第一,要宁波地方输送一批干部。那时葛洪升省长马上站起来表态:“荣副委员长,你想要谁我给谁”。(这话一讲,后来结果就是把我调到大榭去了);第二,要浙江省政府和中信公司联合打报告给国务院,要快,(因为他们知道国家马上要停止审批开发区,报告起草好后葛省长自己又改了一夜);第三,在国务院没批复前,允许中信公司派专家组上大榭岛勘测、规划做前期工作。这三个要求,省、市政府都同意。1993年3月5日,国务院马上批下来,速度非常快,因为接下来开全国人大,本次大会上荣毅仁被选为国家副主席,就不能在中信公司兼职,这是他在中信公司任职期间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情。大榭人民感谢他,北仑人民感谢他。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文字来源:《在鲜红的党旗下——宁波北仑区域老领导、老同志口述资料选》,配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猜你喜欢
向所有为北仑发展付出心血汗水的人致敬!